北京时间2023年11月21日,应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邀请,华东理工大学校友、剑桥大学博士后研究员潘林枫博士来访,并作题为“Unveiling Anisotropic Carrier Mobility, Lifetime, and Surface Defects in Oxides for Solar Fuels Generation(揭示氧化物中的各向异性载流子迁移率、寿命和表面缺陷用于太阳能燃料生成)”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杨化桂教授主持,来自材料学院的50余位师生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潘林枫博士首先介绍了利用太阳能生成可持续燃料技术的巨大潜力,在过去十年中,Cu2O氧化物光阴极已经展示出与成熟光伏材料相当的光电转化性能。潘林枫博士在早期的研究中,通过采用最先进的Cu2O光阴极和有效的空穴传输策略,实现了创纪录的全电池太阳能水分解制氢性能。然而这种技术同样面临着重大挑战——在光吸收体内部发生的电荷载流子复合问题,这也是氧化物半导体的常见问题。在报告中,潘林枫博士介绍了载流子复合机制及其在可调晶体取向的Cu2O薄膜中传输的新理论,实现了远超同类材料的性能与稳定性。他将一种特殊薄膜材料平台和定制宽带飞秒暂态反射光谱(Customized Broadband Femtosecond Transient Reflection Spectroscopy)在内的多种光电特性表征方法相结合,准确地量化了前所未有的各向异性载流子迁移率、寿命和扩散距离,验证了其各向异性且在其中一个晶向显示出独特优越性。基于这些发现和结果,制备了具有超纯高选择性晶体取向和终止面的多晶Cu2O光阴极,具有更高电流密度及工况稳定性。
报告结束后,现场师生踊跃发言提问,潘林枫博士耐心解答并与同门相关方向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潘林枫博士简介:潘林枫是剑桥大学的早期职业博士后流动研究员(SNSF)。在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完成了博士学位,导师为Anders Hagfeldt教授和Michael Grätzel教授。博士期间致力于太阳能燃料的探索,重点关注结构设计、载流子传输和器件开发。目前的研究重点是利用高时空分辨率光谱技术深入理解半导体材料中各向异性光电特性和载流子动力学。至今已经发表了25篇同行评议文章,并累计获得3000多次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