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学院赴南京企业开展暑期科技调研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14-07-18   访问次数:38   作者:材料学院学工委

 

        2014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与北大师生座谈在青年学子中产生强烈反响,“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的“扣子论”也一度引起网络关注与热议。关注青年成长与未来,勉励青年大学生努力改变择业观念,增强学生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是高校当下的重点工作。为勉励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地实现自己的成才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分团委于7月赴南京六合经济开发区开展为期5天的以“实践创新开启科技之行,勤奋求实铸就成才之梦”为主题的暑期实践活动,在南京六合经济园区的协助下,通过走访企业、问卷调研、座谈交流等形式,材料学院青年学生走近企业、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和南京相关人才政策等,同时也进一步加强学院与园区科技人才部及企业的沟通联系,从而为做好本科生职业辅导工作铺垫道路。

        在正式考察参观各企业前,成员们从细化行程、查阅资料、问卷设计到问题整合,都分工明确、准备充分,为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

 

实践团成员做好实践调研充分准备

 

图片说明:实践团成员做好实践调研充分准备

 

        7月8日,材料学院实践团前往六合区丰彩建材企业进行企业参观和座谈交流。从厂区的生产车间到技术科研部门,任厂长的耐心讲解,让大家获益匪浅。任厂长提到科研中心工作的年轻工程师们最低的学历都是硕士研究生,让同学们颇有感触,第一次体会到学历对于今后就业的重要性。稍后与丰彩建材有限公司的朱殿奎董事长的深切交谈中,朱总关于创业初期的经验分享及对于当今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的宝贵建议,让实践团收获颇丰,同学们在座谈交流中,也发现,能够积极展示和推销自己、具备团队协作意识、智商与情商并重的复合型人才,是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
        7月9日一早,再度深入企业,来到彤天棉岩有限公司,感受一线生产车间的工作实况。穿好保护装备,在厂区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实践团走进这家有着全国先进生产线的优秀企业。从一线生产车间到研发实验室,考察团全面了解棉岩类防火墙体材料的研发生产情况。

        当天下午3点,产学研合作洽谈会在六合大厦会议室召开,六合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书记高红、副主任孙克金、科技人才部部长王爱明、副部长陈捷、人社局就业中心主任王军、六合经济开发园区企业代表以及华东理工大学暑期实践团全部成员共同参加了此次座谈会。会中高红介绍了六合区的人文特色以及园区人才政策。陈捷详细地将六合区园区环境及人才政策介绍给大家,其中包括“321计划”(5年时期,引进3000名人才,200名专家,100名创业创新人才)、“六合英才计划”、“985扶持政策”等,展现六合区乃至南京市对人才的重视和培养。之后,园区企业代表结合大学生职业定位与追求和企业招聘需求发表了精彩的讲话。科盛环保姚总强调说,网络和书籍是人一生两位最重要的老师,而社会大学才是中国的最高学府。双方交流中,学生们对于企业人才需求标准和现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实践团走访企业、与园区人才部畅谈人才政策及需求现状

 

图片说明:实践团走访企业、与园区人才部畅谈人才政策及需求现状

 

        7月10日,实践团走进南京尚水膜公司的科技研发中心。该公司技术工程师带领实践团细致地参观研发中心,并演示公司关键技术的工作原理以及生产过程,同学们不仅对“PVDF中空纤维杂化膜”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对尚水膜公司的整体概况和公司理念以及公司承担的社会责任深有感悟。
        7月11日,实践团来到恒翔保温材料制造有限公司,继续深入企业一线生产车间,了解企业生产实况。恒翔保温材料制造有限公司陈经理亲自带队,为实践团介绍公司的宣传影片及生产销售情况,并带队步入恒翔保温材料制造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使同学们对岩棉的生产过程有了直观的认识。

        7月12日,南京市六合区的菲时特管业有限公司成为本次实践走访企业的最后一站。在公司负责人的陪同介绍下,考察团一行先后参观了该公司产品展厅,以及整个管道的生产过程。让同学们脑海中原本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有关各种成型加工技术原理的知识,得到了有效的实物参考,对书本上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刻清醒的认识。

 

实践团企业实地走访调研

 

图片说明:实践团企业实地走访调研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南京企业走访实践活动结束了,学生在实践中逐步领悟社会,开阔视野,增长才干,认清自己的位置,发现自身不足,对自身价值进行客观评价,在无形中对自己有了一个更准确的定位。而园区企业实地的观摩学习,让实践团成员对当下人才需求和相应的产品的加工、制备到销售有了全方位的了解,为日后择业做出参考。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身在大学校园中,没有切身体会到实际工作情况,没有到一线感受生产活动,就只能永远将知识停留在书本上,而不会有实际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