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李世瑨先生
发布时间:2012-10-25   访问次数:701   作者:信息员

 

        李世瑨先生于1910年8月出生于福建福州闽侯。1930年考取浙江大学,攻读化学化工专业。1934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1937年,考取庚子赔款奖学金公费留德名额,因抗日战争爆发留学未成。1938年~1940年,在西南联大任教。1941年~1946年,任上海华中化工厂工程师兼副厂长。1947年再次考取公费留学奖学金,赴美国密西根大学学习。在美期间,先后在泼而斯顿橡胶研究室,莱柯化学工厂等企业学习和研究合成树脂和橡胶,考察美国的高分子工业。1949年毅然回国,迎来上海的解放。1949年~1950年,任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1950年~1952年,任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系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成立华东化工学院,李世瑨一直任华东化工学院教授,先后任基本有机专业主任,高分子专业主任,塑料研究室主任,高分子材料系主任。
        今天,我们一起追忆李世瑨先生的高风亮节。其心怀祖国、追求真理、献身学术的精神值得我们弘扬和学习。在他退休后,他心之所思,情之所系,仍然是高分子事业,这种锲而不舍、倾心学术的精神,今天显得尤为珍贵,体现了老一代学者独特的人格魅力。
        李世瑨先生是九三学社社员,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委员会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委员,1981年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届委员。
        李世瑨先生是中国高分子科学教育的先驱者之一。上世纪50年代在复旦、交大任教期间,李世瑨先生就在工业化学、有机化学、有机合成等课程中,讲授大量高分子科学内容,传播塑料和橡胶合成的知识,介绍美国的高分子技术,被学生尊称为“Plastic”先生。1952年和1953年先后编著了《化学工业大纲》上、下册;1959年编写了《高分子电介质》;1963年和1964年分别编译了《原子辐射与聚合物》和《聚烯烃》两本书,不遗余力地为推进我国高分子教学事业而辛勤耕耘。在李世瑨先生的领导下,1957年华东化工学院率先在国内设置高分子材料专业;1972年,华东化工学院又在国内最早办起了“玻璃钢”专业。今天,高分子类专业在华东理工大学已衍生出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化工、复合材料、材料物理、材料化学等一系列专业。1981年华东化工学院成为首批工科院校高分子专业的博士点之一。李世瑨先生为华东理工大学的高分子教育奠定了基础。
        李世瑨先生是国内高分子科学著名专家,在科研上功绩卓著。早在青年时代,李世瑨先生就在量子化学研究中初露头角。
1956年他主持糠醛脱羧、加氢制四氢呋喃,进而合成尼龙66的研究,开创了从农业资源生产高分子产品的先河。六十年代,他领导开发了聚酰亚胺薄膜、纤维和漆包线,在6511人造卫星和其他尖端技术上得到应用,得到首届科技大会嘉奖;研制的二苯醚树脂,已成功开发出十余种H级绝缘材料产品,在气象卫星、舰艇等的特种电机上得到应用;与上海玻璃钢研究所合作,成功研制成44米大型雷达罩,受到国家嘉奖。他的科研成果大多实现工业化,取得了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国家星火示范企业奖,国家教委、建材部、船舶总公司科技进步奖等。
         李世瑨先生毕生从事教育事业,他德行宽广,教艺高深,以广博的学识、严格的要求和悉心的指导,为我国材料学界培养了大批高水平的专门人才。
        李世瑨先生毕生从事科研事业,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创建和发展呕心沥血,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李世瑨先生毕生追求科学真理,传播科学精神,推动科技成果的应用,为我国高分子材料学科和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摘自材料学院院长刘昌胜教授在“李世瑨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