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学术报告通知
发布时间:2018-10-15   访问次数:649   作者:

报告题目:纳米气体治疗

开始时间: 2018-10-18   8:30-10:30

报告地点:材料学院(实验十五楼)715会议室

报告人:深圳大学何前军教授

联系人:牛德超


报告人介绍:

登记照

何前军,教授,玛丽居里学者,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深圳市“精准医疗”孔雀团队核心成员,深圳大学领军学者和学科带头人,深圳大学医学部“先进纳米药物实验室”负责人。从事纳米生物医用材料方面的研究,开辟了“纳米气体治疗”研究领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Angewandte ChemieJACSBiomaterialsChemical Society Reviews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SCI论文90余篇,引用6000多次,h指数4210多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2018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近年来主持了十几项国际级、国家级和省市级科研项目。荣获了欧盟玛丽居里国际引进人才奖、中科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中科院“院长”特别奖、中科院“百篇优博”、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奖等奖励。兼任中国医促会氢分子生物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材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纳米生物技术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纳米肿瘤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和英国生物材料学会会员,诸多国际著名期刊通讯审稿人。

报告摘要:

人体内存在一类特殊的气体信号分子,包括NOCOH2SH2。这类气体信号分子具有调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几乎所有系统的多种生理功能,对人体生理过程的正常运转和对病理过程的积极调控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类气体信号分子的外源性补充对众多重大疾病(譬如心血管疾病、癌症、缺血性损伤、神经退行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炎症和中风等)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因而,气体治疗成为一种新兴的、且非常有应用前景的治疗策略。在国内外,针对重大疾病的气体治疗研究正方兴未艾。然而,不可控的摄入或释放这类气体分子会带来潜在的中毒风险和有限的治疗效果。因此,如何实现气体分子的靶向传输和可控释放是当前气体治疗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本课题组开拓了纳米气体治疗研究领域。将纳米技术运用于气体治疗,将先进的纳米载体与气体前药进行有机整合,构建新型纳米气体药物,最终实现高效、低毒的纳米气体治疗。我们提出采用外源性刺激源(如光、声、电、磁等)和内源性刺激源(如肿瘤微环境等)进行相应性可控气体释放,构建纳米药物进行主被动靶向气体传输,使用医学成像引导气体传输和监控气体治疗、将气体治疗与其它传统的治疗手段进行多模式联合增效减毒等手段实现精准气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