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刘昌胜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布时间:2017-11-28   访问次数:1581   作者:人事处、材料学院

(全文摘自华东理工大学新闻网)


        11月28日,中国科学院正式公布2017年增选院士结果,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刘昌胜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技术部),标志我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再获重大突破。

        中国科学院2017年院士增选工作于1月正式启动,经过提名、院士们第一轮通讯评审后,产生了157名初步候选人,再经第二轮评审会议和全体院士终选等过程,最终选举产生了61位新当选院士。

        刘昌胜教授1967年出生于湖北省大冶县,1989年本科毕业于湖北大学生物系,1992年于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获硕士学位,1996年获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刘教授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第七届教育部科技委材料学部委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一)、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上海市科技精英、上海市先进工作者(劳模)、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奖励或荣誉称号。

        刘昌胜教授现任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超细材料制备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医用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务,以及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常务理事兼纳米生物材料分会主任委员、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科技启明星副理事长等学术职务。



        刘昌胜教授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已培养博士22名、硕士36名,负责完成我校第一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生物医用材料”。其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材料,获授权发明专利38项(其中美国授权专利4项),出版著作(教材)4部,发表SCI论文201篇,包括在生物材料领域权威期刊Biomaterials(生物材料)上发表21篇,以及在Chemical Reviews(化学评论)等国际著名学术杂志上发表的多篇论文。他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活跃在生物材料学术前沿领域,是“生物材料与工程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简称“111计划”)负责人,与国际多所著名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学术合作关系,在国际会议上作特邀或邀请报告44次。他是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与材料科学学院名誉教授,获国际生物材料学会联合会会士(Fellow)等荣誉称号。



        刘昌胜教授针对现行骨修复材料存在的成骨性能不足等系列突出问题,提出了模仿人体创伤自愈合过程、构建材料在体内引导组织原位再生的学术思路,科学利用材料在人体内病灶处微环境所激发的系列生物学效应,实现了植入的无生命材料向人体内有生命组织的转化。深入研究了材料的理化特性对细胞行为及组织/器官等体内形成的生物新效应,提出了“材料生物学”新概念,为指导组织再生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奠定科学基础和理论依据。研制出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实现了准确塑形、自行固化、生物降解、同步成骨特性统一,于2000年获国家药监局首张此类产品注册证;同时开展椎体骨折微创治疗用可注射可降解材料的研究,解决了现行材料的临床安全性问题。目前该材料已在全国500多家医院广泛使用,经长达13年的临床随访,充分证明其满意的治疗效果。他还发明了制备人骨生长因子和材料活性化的新方法,解决了用基因工程方法规模制造人骨生长因子的系列技术瓶颈,由此研制出的骨修复体于2013年获批应用于临床,为大段骨缺损及老龄患者等成骨能力弱病人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材料,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