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华理情结
发布时间:2012-11-08   访问次数:484   作者:谭婧文

 

谭婧文

 

       离开华理两个月零14天,我现在在美国密苏里州哥伦比亚,当地时间20点52分,而我的电脑上依然显示着北京时间:2012年10月20日9时52分。我的人人坐标不再显示“康健新村”,不再显示“华东理工大学七教”,而是“北纬38.95° 西经92.33°”。
  下午看到华理60周年校庆的宣传视频,看到宣传片里的黑恩成老师和徐志珍老师,我的泪水慢慢溢满了眼眶。我回想起两年前我采访徐志珍老师的情景,当时感动于她对学生的真诚和付出,后来,我写的稿子被人人网上的许多主页转发,又在《东方教育时报》上发表。点点滴滴都让我回想起了我在华理三年来难忘的时光。
  华理正门正对的一条路叫攀登路,这里有张江树老先生题写的“勤奋求实”四个大字,那是我曾经无数次经过的地方。我曾经每天晚上都会走过攀登路,望着时阴时晴的夜空和时缺时圆的月亮,吹着夜里的风,唱着心里的歌。华理有两条路是我很喜欢的,一条叫东隅路,一条叫桑榆路。每次我经过的时候,都会默念着:“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华理的三年,我经历了很多,也改变了很多,但是心境还是如往日的沉稳,不管遭遇到什么,我都告诉自己:“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于是我一步一步走过,走到了今天。
  我想念我的朋友们,与华理的同学有着三年的情谊,曾与他们一起上课、吃饭、写作业;与华讯社的同僚们有着三年的情谊,一起谈人生、谈理想,希望实现自己在写作方面的价值;与我的室友有着三年的情谊,曾与她们一起有过长达几个小时的深夜卧谈,我伤心失意的时候是她们给我一些依靠。还有我亲爱的“兔子”,我只能在天涯海角的地球另一端,作为朋友长久地陪伴她。不知道当时是怎样毅然、决然地离开的,如果是现在,我万万做不出如此的决定。
  原来我从不了解什么叫游子。我现在知道游子都是深沉的,从不把心中对故土的思念表露出来,但是当有那么一次机会触及心里的缺口的时候,感情这种东西就会无法抑制地倾泻出来,比如我下午在图书馆中热泪盈眶,看完之后,我又将自己的心情收拾干净。现在,我们几个人围坐在电脑前观看现场直播。我说像过年,应该煮点饺子。离开了华理,吃不上学校的红烧肉,吃不到桃李园的麻婆豆腐和手撕包菜,吃不到商业街不太正宗的寿司,吃不到麻辣烫,喝不到味全……这时,我才知道,我是真的吃不到这些了,这原来就是失去。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借此祝福华理,祝华理越来越好!

 

作者简介:

谭静文

   谭婧文: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材优090班学生。2009年9月进入大学以来担任班级团支书,班长,班级心理委员,理优部学生会宣传部部长,华东理工大学周报学生通讯员,学生勤工助学指导中心寒梅报责任编辑,材料学院092党支部宣传委员。她学习勤奋,成绩优秀,连续两年获得综合课程一等奖,多次参加拓展竞赛活动,在第二届人类疾病易感基因鉴定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作为学校党委宣传部的学生记者,文章多次在华东理工大学周报发表,其撰写的稿件也被东方教育时报发表。由于工作表现优秀,她多次获得了校优秀通讯员和优秀团员的荣誉。2012年8月参加华东理工大学材料学院与美国密苏里大学3+2交流项目,现在美国密苏里大学工程学院学习。